電視劇《我的阿勒泰》熱播,吸引了我的眼球,打動了我的心靈。除了點贊、感動外,我還放飛思緒,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心中的“阿勒泰”。
有個叫“獅子堡”的地方,是我心中最初的“阿勒泰”。我在那里呱呱墜地,漸漸長大,在那里知道了二伯、四伯、幺公等親友、鄰居,知道了槐花的香味、梧桐的淡雅、竹林的幽靜以及梨子、李子、桃子等水果的好吃,還第一次聽到鳥兒的鳴唱,聽到二伯講的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,知道了父母生活的努力與不易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在那里與同一大院里的伙伴們相處得十分融洽,各種游戲都玩得興致勃勃。大家也會聊起未來的打算,紛紛表示長大要當作家、醫(yī)生、教師……這個“阿勒泰”里,有我無憂無慮的幼年時光。
后來,我家搬到大溝,那里植被豐富,空氣清新,是典型的山地,也是我心中新的“阿勒泰”。在這里,父母與鄰居們互相關(guān)照,將鄰里情深演繹得感人肺腑,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,讓我變得懂交往,重情誼,在這里,我也結(jié)識了更多的伙伴。這個“阿勒泰”里,有我人際交往的最初啟蒙,童年時光亦過得有滋有味!
可惜,我家因故不得不搬至杉樹堡,但我似乎已習慣了輾轉(zhuǎn)與別離,懂得多往好處想。這回搬遷,要新建土瓦房,父母雇幫手,挖地基,掏運泥巴,做后勤保障,忙得不亦樂乎。新屋建好了,這又成了我心中的“阿勒泰”。
父母早出晚歸干農(nóng)活,千方百計為我和弟弟讀書創(chuàng)造好的條件,常常令我們感動不已,進而發(fā)奮讀書。忘不了那些在土瓦房里點亮燈火苦讀的情景,忘不了與父母一起說著暖心事,忘不了父母的教誨,忘不了那些重要考試。我們希望能通過努力過上幸福生活,這是對父母的付出最好的報答,也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慰。
苦盡甘來,我們的理想在這里起飛了,甭提多欣慰了,感激土瓦房、杉樹堡,感恩父母,都在情理之中。
讀完書,我工作的第一個地方叫青羊鎮(zhèn)。那里土地肥沃,草木葳蕤,森林覆蓋率高,可謂“天然氧吧”,是居家、工作、創(chuàng)業(yè)的佳地,自然也是我心中的“阿勒泰”。
那時年輕,剛畢業(yè)沒什么負擔,我在做好辦公室工作之余,常與年輕同事在我的小屋里引吭高歌,度過許多難忘的時光。不過,后來也發(fā)生了一些讓我酸楚的事——談戀愛不遂人愿,我要么自薦,要么托媒人“穿針引線”,可是“高不成,低不就”,飽嘗了沒著落或失戀的痛苦。好在,我有友情。朋友用“天涯何處無芳草”之類的“心靈雞湯”開導我,我慢慢地走出迷茫,重新振作。這里讓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貴,也讓我的內(nèi)心變得強大。
后來,我調(diào)到馬武鎮(zhèn)工作,為我的婚姻大事操心的父母托人給我介紹了一位女老師,相識相戀后,我和她走進了婚姻的殿堂,解決了人生大事。
在這個小鎮(zhèn)上,我不但收獲了愛情,還找到了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方向。我發(fā)揮寫作的特長,成功創(chuàng)建了創(chuàng)作基地,建起了展覽館、陳列館,出版了三本散文集,成為小有名氣的“本土作家”……真可謂名副其實的“雙豐收”。于是,在我心里,馬武鎮(zhèn)便是“阿勒泰”。
調(diào)至江城涪陵工作后,我更是如魚得水,在文藝工作上干得風生水起,捷報頻傳,在散文寫作上頻繁發(fā)表作品,在情趣、境界上更為高雅、豁達,我能不把涪陵當成心中的“阿勒泰”嗎?
不經(jīng)意間,我已年過半百,驀然回首,才發(fā)覺因生活、工作輾轉(zhuǎn)過那么多地方,遇過那么多的人,有過那么多的際遇,它們都成了我心中的“阿勒泰”,越來越魂牽夢縈,愛得越來越深沉,這些地方留下過我的足跡,撫慰過我的心靈,并用各種方式見證我的成長。
(何龍飛)
(編輯: 吳嘉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