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人的交往,其實有著各種各樣的“隱語”。
比如,我們在路上碰到熟人,微笑著點頭或揮手,這是一種禮貌,“隱語”是暗示對方:遇到你,我很開心。如果點頭、揮手之后還能簡單地問候一句,比如“您從哪里回來”“您要到哪里去”“吃了飯沒有”“去上班嗎”,這關系又親近了一些,這一般是同事或平時來往較多的朋友享受的待遇。若問候之后停下腳步,跟對方說說話、開開玩笑,這應該是好朋友的標志。我有個老同事,如今在上海工作,以前我們在路上碰到,總要停下自行車聊聊,至今我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,便是一種例證。
人到一定的年紀會渴望戀愛,在某個場合對特定異性產(chǎn)生好感,心跳加速地表明長相廝守之意,并且得到對方的贊同,這是愛情的初遇。初遇之后感情走向有兩種:一種是彼此印象不錯,渴望繼續(xù);一種是越到后來,兩人矛盾越多,一方或雙方產(chǎn)生分手的想法。有分手之念不要緊,要緊的是你必須及時知會對方,不能騎驢找馬,這種規(guī)矩不必事先約定,而是一種禮貌分手的習慣性“隱語”。
交朋友也是這樣。遇到一個性情相投的人,希望跟他構(gòu)筑一段兄弟姐妹一般的親密關系,這當然好。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兩人不是一路人,走得過近,自己的心太累,你對其疏遠,也沒什么不對,然而,假若你與朋友關系好時就說他好得像神仙,跟他關系不好時就將他貶得一文不值,則違反建立友情的隱性規(guī)則。古人有個原則:君子交絕,不出惡聲。這個規(guī)則今天依然適用。
熟悉的人之間交往有“隱語”,陌生人之間同樣有。
我住在一個新建的小區(qū),每次外出或回家,都要經(jīng)過兩道公共的大門,一是單元門,一是小區(qū)門。開了門,我有個習慣,要看看身后是否有人跟進,若有,則要把門撐開一點,方便對方接手,不管后面是熟人還是陌生人。熟人如何表現(xiàn)此處不論,我發(fā)現(xiàn)小區(qū)里的陌生人明顯可分為兩種:一種是看到你撐著門,他會快步上前接著,而且不會忘記說聲“謝謝”;一種是任由你撐著門,他不慌不忙地走過去,既不接手,也從不表示謝意。細節(jié)識人,在我看來,前一種陌生人更懂得我的交際“隱語”,也更有禮貌與素養(yǎng)。
人與人相遇是一種緣分,尊重人與人之間的交際“隱語”,將內(nèi)心的善良與利他精神呈示出來,盡可能讓他人開心,這是一種智慧。擁有它,你也能源源不斷地收獲他人的好意。
人與人的交際“隱語”,核心就是真與善。
(游宇明)
(編輯: 吳嘉祺)